立足民生健康,把握教育规律,促进医教发展

作者: 来源: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布时间:2018-11-15浏览次数:1216

——唐红梅副校长谈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体会

  9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深刻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立德树人”是检验一切育人工作的基础,“九个坚持”既体现了新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多年来的基本经验,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虎扑nba教育的重要论述,“六个下功夫”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总体来说这一讲话精神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可以说是指导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今天,我主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温度”“厚度”“新度”“高度”四个维度谈谈新时代医学教育的新发展。

  第一,放眼民生,医学教育有“温度”

  医学教育一肩挑两翼,不仅承载着健康之本,同时也夯实着教育之基。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医疗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判断:一个是健康中国,它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一个是教育强国,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到的“九个坚持”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医学教育的责任极其重大,担子非常沉重,一边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健康中国,另一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的教育强国,从这个意义来说,医学教育是我们的“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所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说,医学教育是天大的事,这是我们对医学教育总的定位和认识。

  正因为医学教育民生所系,我们才说医学是科学,更是虎扑nba人的科学,是有温度有感情的人学,所以我们应该让医学教育充满“温度”。古语有“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也再次强调了“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今天我们的师德师风建设就是着力打造一支有“温度”的教师队伍,因为只有我们的教师有“温度”,医学才“温暖”。这也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对教师的赞誉抑或说是期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第二,放眼世界,医学教育有“厚度”

  医学是关系到人的生命的科学,其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医学教育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实践性强、教育成本昂贵、学生培养周期长、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从这些方面来看医学教育具有精英教育特征。

  从另一个角度,世界现代大学发展史看,1088年,世界第一所现代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诞生,距今整整930年。她之所以被公认为第一所世界的现代大学,是因为她是开设了解剖学,确立了现代医学教育。现代中国大学也跟现代医学教育息息相关。112年前(1906年),协和医学堂诞生了;111年前(1907年),同济大学前身德文医学堂诞生了;110年前(1908年),中山大学医学院前身广东光华医学堂诞生了;108年前(1910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前身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诞生了。也就是说,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中,中国的东西南北都有现代医学教育相伴而生。

  因此,不论是从医学教育的特点,还是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来看,医学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体现了其与生俱来的“厚度”。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十九大对高等教育提出的重大任务,也是对医学教育的“厚度”提出新的诠释,即医学教育内涵式发展要实现五个“有”:一、有灵魂的质量提高,回归本科,振兴本科;二、有方向的水平提升,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内涵式发展的方向目标,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三、有坐标的内涵发展,要进入世界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第一方阵,舞台是世界舞台、坐标是国际坐标、格局是全球格局,不仅要参与竞争,更要参与标准制定;四、有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建设,这里的中国特色,有政治方面的要求,但更多的是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包括医学人才培养理念、标准、模式等;五、有引领的标杆医学院,树立政治标杆、办学标杆、育人标杆、队伍标杆,成为卓越医学拔尖人才培养的高地。我想,这“五有”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工作习惯、质量文化。

  第三,放眼未来,医学教育有“新度”

创新是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对新时代医学教育的重要认识。对于医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广博的医学知识,还应当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被人们尊称为“生理学的无冕之王”的巴甫洛夫曾经意味深长地说过:“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一切在于方法,在于有求得坚定不移的真理的机会。”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新”:

  第一个新是新理念。医学教育要树立大健康的新理念,从治疗扩展到预防、治疗、康养,也就是要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第二个新是新形势。当今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科学的重大进展将首先会在医学领域产生超乎想象的重大变化乃至革命,中国医学教育必须超前预判、超前布局、超前行动,才能在未来20-30年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第三个新是新医科。所谓新医科,一个是新的医学专业,如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开办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我们学校开设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等。要医工理文融通,发展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医学新专业。第二个是对医学专业的新要求,原来的医学教育相关专业要改造、要升级,需要有新理念、新标准、新方法、新技术、新评估、新认证。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医学教育发展的“新度”要求我们“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下好先手棋,推动医学教育的新发展。建校三年来学校也是立足“三新”,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专业建设原则,开设传统医学院短缺和国家健康战略需求的专业,形成医护康健类、医学技术类、医疗器械类三大专业群,为健康中国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第四,放眼发展,医学教育有“高度”

所谓医学教育发展的“高度”主要是指对标教育部将要推出实施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追求高境界、高目标。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要树立大健康理念,立足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加快现有医学专业的改革升级,推动医科与工科、理科等多学科交叉融通,前瞻性布局新兴医学专业,加快新医科建设,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卓越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具体体现在 “五术”

  第一是道术。办好医学教育首先要抓道术。好医生首先要有好医道。没有好医道、好医德,就培养不出好医生来。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到的“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下功夫,成为有大德大爱大情怀的人”。目前学校通过叙事系列课程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认知病痛、关注医患共情、理解患者,让学生真正理解医德的内涵,向大众传播医学精神,这就是在“道术”上下功夫。第二是学术。办好医学教育就要培养医学生扎实的学术专业功底,我们要引导学生心无旁骛的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学术源于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师要真正承载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灵魂”的重任。第三是技术。办好医学教育就必须培养医学生过硬的医术,动手能力培养必须强化、强化、再强化,也就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为推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校成立实践教学中心,就是要通过整合医疗、护理、康复等相关学科,以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视角,开发高仿真场景的模拟实践课程,打造多层次、互动式、融合型模拟实践综合基地,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提升平台,进而推动跨专业、多学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模拟教学改革。第四是艺术。“医者,艺也”,办好医学教育还要讲艺术,艺术就是高明的方法。高明的好医生、大医生都是不仅技术精湛,而且还艺术高超。手术动得再好,结果在康复的效果如何,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回归岗位能否实现?而今学校推出的《医之魂——医学人文油画及雕塑》展正是医学与艺术的融会贯通;第五是仁术。办好医学教育更要讲仁术,医学教育就是仁心仁术的教育。孟子有言:“医乃仁术”,好医生说到底是仁心仁术,“生命所系、性命相托”,没有仁心仁术,怎么能当一个好医生。学校也将积极打造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医学素养,将“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我们相信,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医学教育规律、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扎实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办成有“温度”、有“厚度”、有“新度”更有“高度”的医学教育,也一定能办成让人民更加满意的医学教育。

  以上是我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