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之绚烂——《叙事医学:让医学更有温度》卷首语

作者: 来源:校长办公室发布时间:2019-04-15浏览次数:1409

黄 钢


疾病和痛苦是同一病体医患双方的不同认识,如同事物的两级,或关注痛苦、深刻感受的主观世界,或注重证据、过度依赖的客观表现;叙事医学将架起联结两级的桥梁,希望彼此交叉、交汇并不断交融。丽塔?卡伦作为叙事医学的倡导者,深刻洞察到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对人之本体的忽视,提倡医者应更多的描述正规病历之外的细枝末节、心理过程乃至家属及社会的感受,不仅仅关注疾病的生物学指标及疗效的获得,更要学会共情叙事,倾听疾病承受者的讲述,关注疾苦的历程、心理苦难经历和复杂情节的变化,让复杂而痛苦的诊疗过程更富有人爱并充满温情,以此弥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人性人情的鸿沟,为紧张的医患关系“舒缓”,令医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回归。

本期刊登的文章可谓之特色频现,邵卫东先生对上海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何裕民先生的访谈,道出了“人的特点是通过听他自我叙说的故事后,才能逐渐加以了解及领悟。”“与每个新病人聊上15-20分钟”成为何教授“闻”与“问”过程叙事化的良方。现在的临床医疗往基因层面的深化(精准)和往人性层面的泛化(叙事)都很需要;叙事是实现整合医学的“重要粘合”。叙事医学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患者的诸多细节,通过细节,折射出人的完整性。王一方教授的“乳房的人文意向与肿瘤叙事”,从艺术人文到生理与病理,让人体的一个器官赋予了诗般的美妙及精神灵性的升华。乳腺给予了生命的孕育与成长,乳腺癌则蚕食着健康生命,让躯体备受煎熬。人生在疾病临患时需医患双方的重新审视,此时的故事温情必然会有力地促进同理心的复归,唤回神圣认识!正如泰戈尔所言:“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李维老师以一个平行病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为切入,引入了医者的多重角色,不仅仅是疾病问题的解决者,更隐含着患者疾病病程的陪伴者,正如希波克拉底所说:“知道什么样的人患有疾病,而不仅是了解疾病,这一点更为重要。”让医者在疾苦的深处与患者相遇,在共情反思中,彰显医学悲悯与神圣。付翔老师从女性的痛经展开了疾痛的叙事。在医学人文语境中,痛经的确已影响了女性尤其是在校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具有明显的生理症状和社会效应,痛经的叙事在学校的人文关怀中应该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期中的其他各文,从不同的视角,以精妙的文采与见地,阐述了叙事医学的价值,尤其在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其独特的意义已真切地融入到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方方面面,但我更希望叙事医学在医学院的教育尤其是课时的安排中能更多的凸显其应有的比重。正如医学大家奥斯勒在他离开宾州大学所发表的演说Aequanimitas中所言:“培养沉稳与宁静,以善处成功与挫折。”“对我们的这些同胞(病者),一定要待之以无比的耐心,持之以恒久的悲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