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疗产业正经历由医疗信息化,到医疗服务数字化,再到医疗智能化的发展转型过程,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正在带动“数智医疗”的发展,并为医疗健康行业向一体化、全流程、大融合变革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数智技术在智能辅助诊断、手术机器人、智能康复等场景创新应用,带动了医疗健康质量提高、医疗效率提升和医疗模式转变,推动医疗健康服务迈向更高阶的模式。
12月9日,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健康管理装备与技术分会和上海健康医学院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健康装备与技术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健康管理国际论坛”在上海健康医学院拉开帷幕。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数智化赋能‘医健养险’高质量融合发展”。大会聚焦新医科、新工科交叉学科建设、装备与技术创新、临床转化应用等,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探讨行业发展趋势,提升健康管理事业在全国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推动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希望促进政产学研医用充分融合,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推动“医健养险”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庄松林,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侯岩,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会长毛振宾,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健康管理装备与技术分会会长、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吴韬,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清明,上海市科委副主任、上海市外专局副局长黄红,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罗蒙,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张娣芳,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人卫社副总经理夏小亮,上海健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红、党委副书记于莹、副校长汤磊,以及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医院及企业单位的专家学者等4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官方微信视频号、B站等直播平台线上参会人数累计超26万。同时,还有来自波黑塞族共和国、俄罗斯、北马其顿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国际学术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上海健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唐红梅主持论坛开幕式。
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吴韬在论坛致欢迎词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一以贯之的要求。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第六次到上海考察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情况。此次考察对于做好当前工作,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吴韬在讲话中倡议携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对“数智化”赋能的依法监管,推动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他表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此次大会本着开门办会、扩圈补链的原则,邀请到了“一带一路”国家和国内专家共聚上海健康医学院,畅谈智慧未来,开展务实合作。今年11月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等展区,“数智化”全覆盖医疗、卫生、康养等各行各业,集中展示全球领先的产品和技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上个月在浦东临港召开的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强调要塑造科技向善的理念。“数智化”在赋能各行各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规避对健康卫生事业的“反噬”,如何确保“数智化”的安全、可靠和可控,这是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我们面对的难题。上海健康医学院自2021年开始,首次提出并着手研究“健康链”照护体系(包括健康数据链、健康安全链、健康管理链),积极打造主动健康服务“上海模式”。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政产学研医用各方代表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将“健康”融入各项具体政策、具体工作、细分产业中,助力“医健养险”高质量融合发展。上海健康医学院诞生于“健康中国”新时代,坚持“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医保结合”发展方向,定位于“应用型、全健康、国际化”的医学高校,我们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奋力谱写健康中国建设新篇章。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侯岩在致辞中表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今天,健康管理和相关装备技术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医疗健康产业转型和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数智化技术改变着健康领域的发展模式。我们要充分重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满足人民群众从出生到老龄的健康需求,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提供更加全面和便捷的健康服务,打造更多创新化、智能化产品,适应目前主动健康、家庭健康的发展需要。此外,还需要关注政策支持与行业监管,为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支持和保障。鼓励上海健康医学院积极搭建好产教协同、校企融合平台,为“健康中国”多做贡献。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外国专家局副局长黄红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上海健康医学院的国际化办学路线,上海健康医学院在大健康领域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交流合作和国际转化应用,推动上海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她希望,新成立的“中国长三角——巴尔干半岛生物医药国际技术转移协同创新中心”未来能充分发挥作用,加速海内外生物医药领域优质创新成果转化,构建融通技术转移的创新生态体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模式,激发产业人才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医疗高端创新产业资源的集聚。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罗蒙在致辞中表示,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医健养险”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医学院校不断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各行业数智化链接“医健养险”的融合发展,对传统服务模式进行全链条的重塑与整合,共享数据和资源,从而实现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医健养险”服务,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健康医学院近几年发展迅速,希望以此次国际论坛为契机,贯彻“健康强国”理念,贯通教育、科技、人才创新链,自立自强推进数智化赋能“医健养险”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
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张娣芳在致辞中介绍说,生物医药产业是浦东新区重要发展的六大硬核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从靶点发现、中试放大到成果应用的全环节创新链条,产业规模占全市四成,累计获批的一类新药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创新医疗器械占全国十分之一,已经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链最完整、生态最优良、人才最集聚、创新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当前,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加速演进,多学科融合发展、产业数字化已经成为未来产业转型的新趋势。我们将继续支持生物医药产业与上海健康医学院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融合创新,鼓励企业和学校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加强攻关突破,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医疗产业智能化升级转型。
在论坛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外国专家局副局长黄红,巴尼亚卢卡大学校长Radoslav Gajanin(加亚宁)教授,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吴韬,北马其顿信息科学与技术大学荣誉校长Ninoslav Marina(马宁诺)教授,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张娣芳,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罗蒙,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清明,上海健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红共同启动“中国长三角——巴尔干半岛生物医药国际技术转移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将围绕生物医药领域的先进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成果孵化、高端人才培养,将全方位地助力浦东,乃至上海和全国的企业更好地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实际工作中,该中心将通过“政产学研医用协同”“跨学科跨专业协同”“跨区域跨国界协同”,以需求为导向加速海内外生物医药领域优质创新成果转化,构建融通技术转移的创新生态体系,形成“新机制、新平台、新模式、新标准、新路径”多层次全方位服务模式,激发产业人才科技创新积极性,促进医疗高端创新产业资源集聚。“中国长三角-巴尔干半岛生物医药国际技术转移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的建设,填补了我国与巴尔干半岛生物医药国际技术转移和跨境孵化合作的空白,提高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在巴尔干半岛的国际影响力。
人民卫生出版社创办70年以来,为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人民卫生出版社与上海健康医学院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着手开展创新教材共建,深入推进整合课程教材教学实践,助力医学生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在本次论坛上还举行了创新教材共建的启动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在题为“未来智慧医院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瑞金医院在打造“全球影响、面向未来的亚洲一流示范性医院”过程中具体工作实践。指出未来智慧医院将持续建设数字化新基座,打造健康管理全周期、服务衍生无边界的智能医疗系统。
波黑塞族共和国巴尼亚卢卡大学校长Radoslav Gajanin (加亚宁)的讲座题目是“喉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模式和预后”。他介绍了自己在喉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情况,可以用间接喉镜检查、直接喉镜检查、活检和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颈胸CT、PET CT扫描)对喉癌进行诊断,并采取多学科原则进行治疗。Radoslav Gajanin认为对于喉癌的预防机制势在必行,主要措施有减少吸烟、饮酒,努力改善口腔健康。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在题为“产教融合赋能、医养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产教融合的政策演进,2022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虎扑nba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刘志敏介绍说,国外智慧养老产业起步早、发展较为成熟,例如美国形成了市场为主体的持续照料退休社区和全面照护服务养老模式、英国形成了政府为主体的智能化老年公寓和医养社区模式。目前中国医养健康的新业态有上海健康医学院领衔建设的“老年主动健康智能照护平台研究与应用示范基地”、山东黄河谣数字医疗健康产业、鲁南数字健康产业创新引领区等,他建议应用型高校要根据《智慧学习工场2020建设标准指引》打造产教融合的国家队。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清明在题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数智化发展之路”中介绍了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的发展情况,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十四五”期间,我国医疗装备产业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快速扩大,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1.3万亿(含防疫物资),从2017年7,374亿元增长到2022年1.3万亿元,医疗器械行业整体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高于我国总体制造业增长水平。截至2022年底,中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577 亿元,形成一批协作配套、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但是目前还存在研发投入低创新力弱、高端市场技术壁垒高、行业集中度低等问题。于清明介绍,目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趋势首先是创新驱动;其次是中国制造;第三是规模定制;第四是数字变革;第五是生态竞争。他呼吁未来要加强临床需求和医工合作,助力医学转化,加快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聚合产学研多重资源优势,搭建新型的转化平台,探索新的转化机制,突破关键共性的技术壁垒,多环节赋能临床转化需求,“铺桥修路”是加速临床创新成果转化上市的关键环节。
波黑塞族共和国巴尼亚卢卡大学校长Radoslav Gajanin (加亚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与上海健康医学院建立紧密深入全方位合作,也非常愿意加入中国长三角——巴尔干半岛生物医药国际技术转移协同创新中心,未来能和上海健康医学院加强教育教学、科技合作,师资培养和学生访学等交流。
论坛期间,吴韬校长带领与会嘉宾参观了位于上海健康医学院的上海市智能医疗器械与主动健康协同创新中心,并就中心未来先进技术转移、科研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培养、国际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论坛上,专家们还围绕医学事业发展、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健康管理装备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临床转化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本次论坛还设立了上海高校国际青年论坛暨上海健康医学院首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健康医学装备技术创新与监管科学论坛两大分论坛。大会期间,上海健康医学院作为主委单位牵头组织举办了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健康管理装备与技术分会换届大会暨第四届委员大会,成立了上海市医学装备协会医疗器械监管科学分会,并安排了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圆桌论坛、集中路演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和交流研讨平台,促进政产学研医用充分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