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海】大学生的寒假去哪儿?行走祖国大地,在实验室奋斗

作者:刘昕璐 来源:青年报发布时间:2024-02-03浏览次数:91

寒假,既是休息调整的时间,也是提升自我的黄金期。今年寒假里,有一批大学生行走在祖国大地,奋斗在实验室科研第一线。

今年,2024年复旦大学寒假学生社会实践以“行走祖国大地,投身强国建设”为主题,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担当”这一主线,40余个院系及单位共组建500余支实践队伍,超过1.2万人次本研学生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理论宣讲、红色寻访、社会调查、学术设计、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政务实践、劳动学习和返乡宣讲活动,引领大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校团委策划组织“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复旦学子何为”专题社会实践,激励全校青年学子深度思考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青年作为、青年使命和青年担当,以实际行动回应“强国建设,青年何为”的时代命题。

立足上海,复旦青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调研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围绕“五个中心建设”“全面深化改革”“人民城市建设”“文化思想建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等主题开展社会实践。其中,有的实践团队以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为例,探索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路径。有的团队将考察“一江一河”战略规划和“人民城市”相结合,探索黄浦江及苏州河沿岸的城市更新。有的团队探索红色文化资源与城市公共空间协同治理的微更新探索等。

胸怀“国之大者”,复旦青年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开展实践活动,在行走中丈量祖国大地、发现中国精神,坚定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假期,“返乡宣讲”队伍也时刻带着青春朝气。在招办的组织指导下,校团委动员超过3700名复旦学子组成700余支返乡宣讲实践队。同学们回到母校,满载日月光华,讲述卿云故事,传播复旦文化,为母校学弟学妹们种下“卓越而有趣”的追求,让“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点亮学生未来。

和节日氛围同样浓郁的还有大学校园里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科研氛围。在上海健康医学院,各门类实验室正如往常一样有序运转,师生们坚守岗位“不打烊”,始终保持着“赶路”姿态。

药学院实验室内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2023年,药学院与德国拉尔思科医疗集团上海塞奥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塞奥思优创计划”应运而生,第一轮共纳入65名药学院本科生。药学院院长徐一新介绍,今年,近一半优创计划学员选择在这个寒假留校进行创新实验训练,加上本科毕业设计的学生,共有近80名本科生留校科研。寒假的持续发力,是为新学年高水平成果的产出做积累。

如今,“肿瘤可视化诊断和个性化治疗药物发现”团队负责人陆秀宏教授团队正专注于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积极备战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药苑论坛”“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等创新创业大赛。陆秀宏老师指导“优创计划”学员刘智丽和潘永文实现了在纳摩尔水平测试多巴胺β-羟化酶的活性;朱琳和许晓妍在张彤鑫老师的带领下进行aβ42荧光探针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解伟老师带领学生团队完成基因工程抗体与肿瘤免疫治疗中基于PD-L1及Frizzled-7双特异性抗体的设计与表达,完成发明专利的撰写。

在基础医学院,科研氛围同样浓郁。2020级留学生KIM TATYANA来自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就读于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寒假里,她没有回家,而是在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童昉老师的指导下深耕自己的学业,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责任编辑:付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