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数字教育 引领未来|立足专业特色,来看上海高校的数字化转型探索

作者: 来源:上海教育发布时间:2024-02-17浏览次数:87

近日,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上海圆满落幕。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们聚焦“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主题,广泛深入交流研讨,加强经验互学互鉴。在教育数字化的探索中,作为全国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上海各高校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今天,和小育一起来看上海高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立足专业特色的有益尝试——


华东师范大学: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教师关键能力培养


 “精准教学中的数据决策力”专题培训是华东师范大学自主研发的精品培训项目,旨在帮助一线教师、教研员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出发,掌握学生多维数据获取、分析、处理、解释和应用的理论、方法与工具。2023年4月底,该项目面向上海市各区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师开放报名,掀起了“数据驱动精准教学”的学习浪潮。项目采用“在线集中学习”和“线下分组指导”的混合研修形式,学员通过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和参与模式解读在线直播,掌握三种数据驱动教学决策的模式和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契合的决策模式;在此基础上,学员组建团队,应用所学内容开展创新实践,发现影响教学改进的关键要素和问题,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支持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并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不断打磨、最终形成案例研究报告。


图片

从研究选题与设计,到教学实践与干预,再到数据分析、成果提炼,每一步都有专家团队进行分组线下集中指导。对于学员在案例撰写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如问卷的信效度检验、数据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等,专家团队开设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为学员充电赋能。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化赋能,构建实验教学新模态


建立多层次信息化学习平台、积极打造智播课堂、上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华东理工大学近年来逐步打通“一网通学”体系的闭环,实现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优化教学模式,打造更加适应未来发展的教育环境,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梁笑楠是华理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工程硕士研三学生,本科也在华理求学的她,在大二时初识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由于她所学的专业“环境工程”会涉及到许多的污水处理、废气处理构筑物,这些构筑物的二维图纸通常十分复杂,课堂上往往难以理解,进行现场实习时,实物又通常是密封的,VR软件的使用,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困扰,让同学们可以在虚拟空间内观察学习构筑物的完整结构。




功能完备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了允许“高危环境、极限过程、重复试错”的实验教学新模态。据实验课任课老师卢怡介绍,工科专业的部分实验教学实地操作危险系数大,高难度的生化环材实验教学难以开展,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现场实验“看不见、摸不着、进不去、想不通”的问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开发应用英语翻译智能批改系统


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数字化课程、智慧学习平台建设、虚拟教研室、数智化学生和学业评价、未来学习中心等方面积极推动教育数字化工作的开展。学校共立项122门慕课建设项目,上线慕课总门数达69门,总选课人次超150万,课程质量得到全球学习者认可。


图片

此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和商业活动的全球互动对精确、高效的语言翻译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推进智慧学习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开发了英语翻译智能批改系统。


据介绍,系统通过引入机器辅助翻译和智能批改机制,显著改进了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使用翻译标签体系,教师能够更有效地指出学生的翻译错误和不足,同时提供更精确的指导。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增强了学生对翻译细节的理解。对于学生而言,系统则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自我评估工具。通过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强项和弱点,从而设定更具体且可量化的学习目标。系统的即时反馈机制还帮助学生迅速纠正错误,从而加速学习过程。


上海海事大学:聚焦航运特色,实现智慧发展



上海海事大学开创性地实现全网SDN(软件定义网络)管理,完成校园有线、无线、5G网络全覆盖,满足师生随时接入网络学习的需求。学校积极探索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持续建设智联融通的未来学习中心和智慧教室。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智慧学习平台,提供丰富资源和个性化服务中心,有效支撑学生学习过程的互助,提高获得知识的效率。


图片

学校从自身的航运、物流和海洋特色出发,以参与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己任,积极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手段,构建了轮机模拟器、航海模拟器、海大实验教学一体化平台等6项核心仿真实验,并基于数字化改造实践教学课程5项,专业实习案例2项,帮助学生优秀获奖学科竞赛案例达30余项。近几年,学校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教育资源统筹建设、集中管理,并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元宇宙等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直观的航运学习体验,譬如港口作业元宇宙、管理模拟实验、港口物流仿真和地下物流虚拟仿真等创新模式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


上海戏剧学院:以数字化推动传统戏曲守正创新





图片

2023年,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中,有一项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沉浸式戏曲项目《黛玉葬花》。这一项目就集中体现了上海戏剧学院数字教育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成果。为了使数字教育在艺术院校找到更好的落地途径,上海戏剧学院近年来把基于XR技术的沉浸式传统戏曲创新作为一个重点突破方向,旨在利用XR等技术创新戏曲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此,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联合多家单位,带领学生创作了MR情景式体验越剧《黛玉葬花》、VR越剧《黛玉葬花》、VR戏曲《钗头凤》《破茧》 和《幻墟13号梦境》等几部元宇宙形态的创新性戏曲作品。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加快数字经济人才培养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数智教、以数治学,促进教学形态重构和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推动新技术和数字资源的应用、共享与创新,加快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学校充分运用智慧教学工具,有效实现跨境、跨校、跨界的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与分享, 26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线课程学习人数近50万人次。


图片

依托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市场营销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设置了数字贸易、数字金融、数字营销3个“数字+”系列实验班,革新课程体系,开设《数字贸易概论》《大数据分析与建模》《Python金融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多门课程,升级《网络营销(英)》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建设《互联网金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同时,学校还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数字经济研究和教学能力,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出版《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数字经济合作研究》《非理性网络借贷消费中的认知偏差:作用机理及干预机制研究》等多本专著,加大数字经济领域相关案例研究和成果发表。



上海商学院:打造应用开放场景 赋能高质量商科发展


近年来,上海商学院致力打造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新商科”,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商科大学”战略目标注入数字新动能。学校成立数字交叉研究院,研究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商科交叉应用技术、商业模式、场景应用和行业态势,服务数字新商业培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


图片

2022年,学校建成的集360°环屏,以剧场沉浸、多场景、动态部署为特征的新型教学和沉浸空间,满足线上线下融合教学需求。借助沉浸教室场地空间和互动载体,协同相关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在线新经济等龙头企业,整合算力、模型、平台和案例,打造数字商务试验场,结合学校数字交叉和数字经济主赛道,为学校各学科、专业的科研教学提供实战内容和数字能力,促进数字交叉科研项目和团队培养。


上海政法学院:虚拟仿真实验“第二课堂”彰显育人作用


近年来,上海政法学院持续探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法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平台包括律师实务、仲裁等9个虚拟仿真实验,融贯106所实践教学基地的10000余项真实案例,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开展“线下线上—校内校外—多主体间”3维互动交替学习。开设虚拟仿真实验“第二课堂”,向全校学生开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补充第一课堂理论教学中实验部分不足,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为学校专业理论课的有益补充。


上海健康医学院:创新应用,研发5G+智慧医疗配套设施


2021年,学校成立上海首家“5G+智慧医疗创新实验室”。近年来,学校持续积极探索和推进 “5G+智慧医疗”的应用场景,通过可穿戴设备、语音智能助理、远程巡诊机器人、内镜手术机器人、医疗大数据临床智能诊断系统和5G技术的结合,实现部分医疗场景的应用。通过持续的更新和迭代智能化设备和信息系统,使得5G通信技术与医学教学结合应用的优势将更为明显,为进一步在真实医疗场景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虚拟仿真构建数媒未来课堂


图片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的数媒未来课堂(仿真电竞馆数智实训室),以普通小教室作为物理场地,配套3D立体屏及音视频系统等沉浸式物理空间内容建设,定制开发仿真电竞赛事教学场景的VR模型和电子竞技运动赛事比赛设备。通过数智化建造,学生佩戴VR眼睛、遥杆触控经由立体3D大屏,真切呈现和进入多个沉浸式电竞教学虚拟仿真场景中,实现高自主地学、高效率掌握技能,让老师更聚焦个性化辅导和创新性的教与管。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创新教育场景示范应用 ,优化实践教学环境


图片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整合基于职业环境与工作过程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和平台,全面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协同创新中心、智慧会展实训室、数字文旅媒体谷新媒体直播电商实训室、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等实训室建设,优化基于应用场景的实践教学环境。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芯为链,以智赋能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集成电路产业链为主线,注重产教融合,“以芯为链,以智赋能”,共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集成电路“智慧学习工场”,促进集成电路专业群发展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促进人才培养计划的精准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图片

学习工场充分运用智能和信息技术,建立能够感知环境、记录行为、联通学生学习组群、链接行业标准、具备生产环境和企业氛围、适宜个性及分层需求的教学新生态。在硬环境上,教师自研云管理实训工位,实现实训环境的全域感知、工位能耗及物品监控、实训智能预约和智能管控。在软资源上,引入工程项目,实现专业群课程平台+模块化的重组部署,实现专业群教学资源灵活组合与共享。基于“工场数据舱”和学校教学“云”平台,通过不同学习主题区、大数据分析等,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画像,助推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服务。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数字虚拟人”生动演绎传统戏曲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适配真人中国传统戏曲仿真表演系统研发”项目2023年在多个展会上精彩亮相,用“数字虚拟人”技术生动还原传统戏曲韵味,吸引现场观众热情参与。项目采用数字虚拟人技术呈现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以沉浸式VR赋能非遗活态传承,体验者可以模仿戏曲演员的表演,通过虚拟换装、表情、动作和特效等表达方式和虚拟戏曲人进行互动,并通过创造虚拟舞台特效和运镜特效,让观众在虚拟世界里尽情实现艺术的自我表达,让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图片

近年来,学校团队在数字教育领域成果颇丰,有效实现加强产教融合与推动成果转化并举,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转、创”均衡发展。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赋能职业教育课堂改革


图片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打造“一基地、三中心、一平台”的数字化产教融合虚拟仿真基地,即“5G+XR”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虚拟仿真项目研创中心、护理产教融合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智慧商旅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和虚拟仿真共享平台,使学生在元宇宙中获得沉浸式体验,高效获取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解决虚拟实训教学中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三高三难”问题。同时,打破了物理限制,共享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方式,对接人才市场,定制学习方案,满足个性需求,实现元宇宙人才跨专业合作。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虚拟仿真实训助力专业人才培养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按照“虚实结合、教学创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理念,聚焦助产行业发展需求,运用前沿技术手段,“行企校”共建上海市助产专业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图片

基地配备3D立体显示屏、3D 图形工作站、VR头盔立体显示器、MR头戴显示器等仿真设备,以及“平产接生”“四步触诊”“产钳术”等20余个虚实结合教学训练系统。借助图像和直观生动的3D虚拟现实技术来展示抽象的教学内容,可以提示助产专业、护理专业学生相关核心课程的教学和管理实效。从2023年9月起,已累计教学使用1.2万余人次,开设多个课程的虚拟仿真实训内容。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学习平台,将各类资源、功能一体化,以逼真的虚拟工作场景和岗位角色,实现学习者与模拟教学环境的主动交互,提高学生的过程性思维和主动性。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ytEgmvi0pm1t1AxmG7-DQ



责任编辑:钟亚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