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3次?行政周会校长建议与思考

作者: 来源: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布时间:2020-09-29浏览次数:453

本周工作思考:

以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  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规划的科学编制,已在多次周会、校长办公会及党委会上反复强调并不断指导,希望能积极推进、有效思考,在此对以下四点做进一步强调,希望各学院系部及职能部处尽快行动、做好自己的规划。

一、资源合理配置以预算科学规划为基础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明年的预算工作已经启动,我们不仅认真总结并及时完成今年的预算计划,还要认真计划明年的预算启动情况,更要进一步认真思考“十四五”规划的预算统筹情况,从而避免可能存在的执行约束力不强、预算考核缺乏、编制基础不完善的问题,提升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与前瞻性,进而提升学校治理能力。

预算执行不佳的关键性原因就是不知道做什么,职能部门不清楚所管领域的发展动态与虎扑nba状态,各学院对学院未来尚需深入思考。“十四五”期间各部门与学院该如何特色发展?我们在业界的地位与价值?不知所云得过且过不仅导致项目资源错配、难以执行,而且贻误学校与学院的发展机遇。因此,前瞻性布局,并以此构建预算体系,将能实现总体布局与分步实施,让有限的经费用于关键的提升性建设,希望能理性总结“十三五”期间的成绩与问题,处理好五年规划和分步执行的关系,更合理配置资源,更好的指导明年和“十四五”期间各位所在的部处与学院的发展。

二、应用人才培养以转变实验课程为载体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虎扑nba教育现代化部署的十大战略任务中要求“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这不仅仅市强调了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价值,同时要求我们对实验课程进行革新,以不断满足教育现代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建议实验课程革新重点考虑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第一个“转变”是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综合性实验。减少过去习惯的验证性实验,这不仅仅是节约了实验时间,更提升了实验空间的利用效率,提升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与水平,更重要的是为创新性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个“转变”,是将从技能性实验转变为创新和设计性的实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要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持续发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样要关注应用创新与创新转化,培养创新意识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各学院要从教材上、教学内容上、教学设计上重新思考,在综合性实验建构的同时,引导有开拓精神的同学入驻协同科研中心。将学校尖端科研设备及科技专家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在真正的科技平台上与科学家们一起工作研究,使同学们的课题、创新思考在协同创新平台的硬件助力下腾飞。实验课程在两个“转变”下才有利于整体提升和协调发展,才能在提升中培养符合教育现代化及未来行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这实际上是对教学的挑战、对教师的挑战、对虎扑nba是否真正实现了从大专向本科转变的检验与挑战。

三、实训空间整合以重塑教学模式为突破

在编制“十四五”规划中,特别希望以实验空间整合为抓手重塑教学模式。将涉及基础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健康与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等相关学院的实验室,希望各相关学院能抓住本次硬件改造的契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问题解决的能力提升为结果,全面调整现有实验室布局,整合实验空间,实验实训室将不再简单归属于某个二级学院,而是基于功能定位依托在相应学院,为全校相关专业提供实验教学支撑服务。例如:形态学实验中心及机能实验中心可依托在基础医学院;病原学及各类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生化、免疫、病理等)中心可以依托在医学技术学院;化学检测技术可依托在药学院等等。通过实验空间与实验功能的整合为抓手,重塑传统实验课教学模式,构建现代化沉浸式实验教学场景,增强实验内容连贯性和趣味性,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验体系,将分散到各学院的实验教学资源聚合,将验证性及重复性实验整合优化,开发精品实验模块,探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实验平台。

四、特色人才锻造以跨学科新课程为生态

学校平台(中心)面向全校进行实验教学资源统筹将避免实验室空置、实验器材闲置、实验重复设置、实验教学低水平浪费等问题,同时帮助学生跨学科扩展视野、提升能力。希望医学影像学院和医疗器械学院能够更多的融入到学校实验平台整体建设及全校实验仪器更新过程中,“医工结合”不是口号,而是应该在实验教学中充分体现。目前,我们的科研教学中仍然存在重视仪器使用而轻视原理,重视测定结果而轻视分析过程,重视设备购买而轻视有效应用等现象。虎扑nba以医疗器械人才培养为特色,实验教学设备相对简单,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医学教学设备的基本维修维护、保养、使用的实践训练,如果能进一步提升,还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设备的改进、研发与创新,与其专门购置医疗设备进行医疗器械相关实验教学,不如身临其境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切勿错过!从高端仿制到创新研发绝不仅是我们医疗器械工程师们拍脑袋“决策”出来的;从研发人员和临床紧密配合的需求导向需要跨行业复合人才。我们坚持以实验平台(中心)的跨学科集约化整合,将为全校各专业同学在“大健康”领域充分跨学科的复合型知识扩展提供更多客观条件。

对标补缺凝特色,提质增效创突破,这一理念要贯穿到我们今年预算执行和“十四五”规划中,让校园内各专业的合作更密切,各项技术的交叉融合更频繁,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更具体而有效,让学生们在校园的各个应用场景中得到良好提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