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获得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孙玉良师德典型事迹介绍

作者: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发布时间:2021-07-20浏览次数:1209

孙玉良,男,58岁,博士、教授,中共党员,上海健康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书记、院长,兼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电机学院兼职教授。先后承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西方智慧”、“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曾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教育部德育创新成果一等奖。

一、爱岗敬业,潜心育人

从教38年来,孙玉良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实践着自己教书育人的纯洁梦想。生活中,他总是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和表率;工作上,他总是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引领每一位同学学有所成,时刻引导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与信念,并以自己丰富的专业基础指导青年教师申报课题、发表论文。

二、严谨治学,丰厚专业素养

孙玉良一直担任高校思政课教师,坚持刻苦学习、努力求知,以提升自己的专业功底,努力做到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他担任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原理》分教指委委员、中国伦理学会健康伦理专委会理事。在《社会科学研究》、《江淮论坛》、《学术界》、《前沿》、《复旦学报(哲社版)》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1本。

三、注重学科建设,助力学院发展

2018年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一职以来,伴随着学校和学院的发展,他一直谋求在学科建设、思政课内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学院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围绕“人民健康”这一主题,他负责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三个二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形成“一体两翼”的学科建设布局。按照“理实融合”的原则,他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学院基本形成了“三个一”的课程建设思路,即“一门课、一个教学主题、一个社会实践基地”,加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供给;按照“开门办思政”的思路,形成“走读式”实践教学模式,加强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努力推进学院形成一支“理想信念坚定,职业道德高尚,学科意识鲜明,业务素养精湛”、结构较为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四、提升自我素养,注重师德师风

孙玉良努力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他充分汲取专业前沿知识与最新理论成果,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为自己教学科研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不断地提高着自身的素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师德师风修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推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