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呼吸化为空气》读后感
外语教学部王宗忠
36岁的保罗医生已成为美国斯坦福医院神经外科的住院总医生,获得了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这么年轻就掌握了世界上最顶尖的神经外科手术,取得了如此高的学术地位,让人敬佩不已。保罗医生一生都在探求生命的意义,并不断实践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勇敢坦率地直面死亡。相比而言,我们绝大多数人却是浑浑噩噩一生,都不知自己为什么而活。
保罗医生在文中说:生命本无意义,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赋予了生命的意义。这种联结一定是基于爱的,这样的生命才会充满力量而意义非凡。保罗医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他的母亲为了爱跨越信仰、跨越大半个地球随夫到条件艰苦的地方生活,伟大的母爱让她为了孩子教育甚至改革地方教育系统,成功地把三个孩子送进了理想学府;他的父亲组建自己的地区性专科医院,对医学执着追求,对病人尽心尽力,为区域人们的健康常常很晚回家,和自己孩子虽然只是简短的交流,却总是满怀关切和要求严格,这足以让孩子们感受到深深的父爱和社会责任;他的妻子露西得知保罗病情,和他紧紧相拥,冰释前嫌,一切尽在不言中,所有的困难都会共同面对,在保罗医生的医疗中,露西追踪和监管他所有的症状和医疗护理,努力努力再努力把每个日子尽可能地过好,支持他的抱负和理想,只有深爱才会如此尽心尽力;保罗医生生命最后努力努力再努力确保露西以后能继续好好生活,不用担心财务问题,并为了露西以后一段时间不孤独能享受到做母亲天伦之乐,在生命的最后创造了卡迪,为卡迪写下了这本令人敬仰的《当呼吸化为空气》,当保罗医生呼吸化作了空气,露西仍感觉他就在身边,他的爱在延续,没有停歇,依然鲜活,这都是因为有了卡迪的联结……这本处处洋溢着爱的书让人感动。
保罗医生用生命写下的这些文字除了让人敬佩和感动,这样一位天才医生,精英中的精英,他所取得人生成就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但他用“医生和病人”双重身份记录下来的这些文字一定在医疗上对我们有许多实际指导意义。我们该学习些什么?
作为一个非医学人士,读懂这部作品梗概没有困难,但无法看到其中的医疗细节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如果大家仅把它作为一部励志大片,停留在表面文字的理解,只有满满的敬佩和感动,那么这部书可能大家关注一阵过后就销声匿迹了,这样就会错过向这部伟大著作学习守护健康本领的机会。
与普通人遭遇人生重大变故时需经历的悲痛五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消沉-接受)不同的是,保罗医生在得知结果后,是全盘接受,随即投入战斗。危难当前,容不得愤怒抱怨,容不得讨价还价,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于事无补,唯有积极想办法面对才是生存下去之道。
保罗医生回到家中告诉露西诊断结果,露西把头靠在他肩上,夫妻间距离立刻消失了,随后他们陆续打电话告知亲友,以便获得家人和亲友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保罗医生积极面对重创的心态与他一直以来在探讨生命意义有关,与他从事的神经外科工作每天直面死神有关。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需要在日常中培养面对疾病面对意外的良好心态。人生本来就是一次让人学习如何面对死亡的旅程,人生的成绩就是当我们面对死亡危险真正降临时,我们是笑对无憾轻松面对,还是懦弱中惶恐坠落。人生风险无处不在,意外和明天永远不知哪个先到,只有认识到死亡是必然,活着是偶然是幸运,我们才会不断主动学习生命知识,珍惜拥有的幸福,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过好每一天,才能坦然面对命运的安排。
“健康至上”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人、一群人脚踏实地地具体实践和具体分享学习健康教育的快乐、分享智慧的人生过程。守护健康,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