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康复学院2022级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实习生在各个医院表现优异,收到多封感谢信。他们认真负责、细心热情,扎实的专业技能与真诚的服务态度得到了患者们的高度认可,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践行“厚德至善、健行康民”的校训精神,用辛勤的汗水诠释了一个康复治疗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22级康复物理治疗1班陈洋:
当那位被颈椎损伤困扰数月的男士,用那双尚显无力却已能稳稳握住锦旗的手,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递到他面前时,陈洋看到的不仅是一面锦旗,更是他过去五十多个日夜坚韧不屈的缩影。锦旗上“精湛医术保健康,高尚医德为患者”十四个字,在那一刻,仿佛有了千斤的重量。鲜红丝绒配闪光烫金,见证他从青涩实习生的蜕变。庞先生曾是家庭支柱,摔伤后茫然无助,在带教老师的指引下,陈洋细心助其训练并为患者设计个性化动作,陪他从端水困难到能够稳稳握杯、手脚用得上劲。锦旗是对他的专业肯定,更让陈洋懂得康复重铸了患者尊严与希望,他将携温暖前行,带着这份由工人大哥用坚韧教会他的信念,在未来的路上,为更多“平凡英雄”的生命重启,贡献光与热。

22级康复物理治疗1班周贻玲:
7月,华山北院康复科内,周贻玲细心地发现患者陆先生使用“减重机器人”训练时十分紧张。作为实习生,周贻玲在赵娟老师指导下,把握住康复既要技术支撑,也要抚慰患者心灵这一要点,她反复练习操作手法以确保动作精准,见陆先生手臂知觉差,就用毛巾包裹保护;扶他起身时格外稳妥,还常关注其情绪,用鼓励与交谈帮他减压,为每一点进步喝彩。在专业的康复治疗后,陆叔叔状况逐渐好转,家属寄来感谢信,这让她深受触动,更让她坚信优秀治疗师需兼具过硬技术与仁爱之心,未来她会带着这份温暖在康复路上坚定前行。

22级康复物理治疗1班李滨滨:
8月,李滨滨轮转到神经康复科,收到了陈爱国患者的锦旗,内心满是感激与感动。她见证着患者从最初无法坐起,到逐渐能坐稳,精神状态日渐好转,家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说作为康复实习生,能为患者恢复健康提供帮助,是她莫大的荣幸;而这份肯定更让她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大责任。这面锦旗将始终警醒她,要凭借专业能力传递人文关怀,以谦逊态度坚守职业初心,未来她会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助力更多人在康复之路上重寻希望。

22级康复物理治疗1班姚斌宇:
在上海江湾医院康复科,实习生姚斌宇因服务专业细致,收到患者江先生家属送来的“爱心融康复,医德暖人心”锦旗。实习期间,他在带教老师胡安迪医生指导下,参与江先生的康复治疗。治疗期间他不仅钻研骨科相关操作,更重视人文关怀。他耐心地鼓励患者,助力其顺利康复。这面锦旗是对姚斌宇专业技能与仁爱之心的双重肯定,也彰显了江湾医院“技术与温度并重”的优良传承,体现医院在人才培养与医疗服务上的用心。

22级康复物理治疗1班郭薇:
8月,郭薇在华东医院神经康复科收到陆阿姨送的锦旗,满心惊喜。这段时间里,她和带教老师一同见证着陆阿姨从步履蹒跚到逐渐稳健,满面笑容。这个过程让她深刻理解了康复的价值与意义。对刚实习的她而言,这面锦旗是最温暖的礼物,更是莫大鼓励。郭薇坚信康复不只是功能恢复,更是信心与希望的重建。她感谢学校和老师的培养、陆阿姨及家人的信任,未来她会带着这份温暖与初心,坚定地做患者康复路上的支持者。

 
22级康复物理治疗2班马润宽:
展开锦旗,阳光在“妙手仁心”上跳跃,像极了患者重焕的生命力。实习生马润宽表示这不止是份绸缎,更是沉甸甸的职业认同。他记得那位卒中入院的阿姨,初入院时站立需人搀扶,历经三个月、两次疗程、几十次训练,阿姨对康复的态度从抗拒到坚持,从疼痛难忍到动作舒展。当她独立完成动作时,嘴角绽放笑意。那一刻,所有坚持都成了时光里的珍珠。未来,他愿带着这份温暖与敬畏,继续不断进步,贡献自我。

 
一面面锦旗、一声声感谢,成为康复教育成果最鲜活、最温暖的注脚。这不仅是患者对康复实习生专业素养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们仁心仁术的深情回响。

            
        
                                        
                                        
                                        
                                        
                                        
                
                                
                                
                                